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指的是什么?
擠出效應是政府為了平衡財政預算赤字,采取發(fā)行政府債券的方式,向私人借貸資金市場籌措資金,從而使市場利率上升,私人投資和支出因而相應地下降。這就是公共支出造成的財政赤字對私人投資和支出的擠出效應。擠出效應取決于私人儲蓄和投資對市場利率的反應程度和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進和賣出政府債券從而調整貨幣供給的程度。貨幣主義經濟學家認為,如果不調整貨幣供給,那么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對總需求的促進和阻礙的作用將是有限的; 而單純的財政政策將導致利率上升,使私人投資和支出受到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各主要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奉行了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即在繁榮和就業(yè)的條件下,政府應該增加稅收或減少公共支出,抑制總需求的增加; 在蕭條和出現失業(yè)時,或減少稅收,或增加公共支出,或雙管齊下,在減少稅收的同時增加公共支出,從而刺激總需求的增加,增加有效需求,這樣就產生了財政赤字。這一問題在美國日益嚴重: 財政赤字已突破2萬億美元,而且每年都增加新的巨額預算赤字。這樣,公共支出造成的赤字對私人投資和支出的擠出效應也就成為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爭論的焦點之一。凱恩斯主義和貨幣主義的分岐點在于: 凱恩斯主義認為財政政策對總需求有直接的作用,而貨幣主義認為財政手段只通過利息率和貨幣流通速度間接地作用于總需求,而擠出效應則是單純的財政手段所產生的一種政策效應。
擠出效應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1、支出乘數的大?。赫С龅脑黾釉黾恿死?,乘數越大,利率上升的幅度越大,國民收入因投資減少而減少的幅度就越大;
2、貨幣需求對產出變動很敏感:貨幣需求函數L=ky-hr的大小,k越大,就可能會導致政府支出的增加、生產水平的提高對貨幣兌換的需求就越大收益率越大,擠出效應就越大;
3、貨幣需求對利率波動很敏感:換言之,貨幣需求函數中h值越小,對貨幣的需求越小,利率就越高;因此,由于貨幣需求的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利率增加;相反,h值越大,擠出效應越小。